产品详情
一、核心工作流程
1. 药剂制备(溶药阶段)
固体药剂(如 PAC、PAM 干粉):
通过干粉投加器将药剂定量输送至溶药罐,同时注入搅拌水(常为自来水),经搅拌器(桨式、涡轮式等)高速混合,形成均匀药液(浓度通常为 5%~30%)。
关键设备:干粉投加机、溶药罐、搅拌器。加药装置生产厂家
直接储存于储药罐中,无需溶解,可直接进入投加环节(或通过稀释罐调节浓度)。
2. 药液储存与调节
制备好的药液暂存于储药罐中,通过液位计监测药量,部分设备配备加热 / 冷却装置(如冬季防止药剂凝固,或高温环境维持药剂稳定性)。
若需精确控制浓度,可通过在线浓度计实时监测,自动调节补水比例(如全自动加药系统)。
3. 计量与投加(核心环节)
计量泵是投加环节的核心设备,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精准控制:
容积式计量泵(如隔膜泵、柱塞泵):通过活塞 / 隔膜的往复运动,以固定冲程体积输送药液,投加量与冲程频率成正比,精度可达 ±1%~±3%。
离心泵 / 转子泵:适用于大流量、低精度场景,通过变频调节电机转速控制流量。
投加方式:
连续投加:适用于需持续维持药剂浓度的场景(如循环水系统杀菌)。
间歇投加:按设定周期启停(如污水处理中根据水质波动定时投加)。
联动投加:通过在线传感器(如 pH 计、浊度仪、电导率仪)实时监测水质参数,PLC 控制系统自动调整投加量(如自来水厂根据原水浊度动态调节混凝剂用量)。
4. 混合与反应
药液通过管道输送至目标系统(如反应池、管道混合器),与处理介质(水、废水、工艺流体等)充分混合,触发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(如絮凝、中和、消毒等)。
辅助设备:管道混合器、静态混合器、曝气装置(强化混合效果)。
二、关键控制原理
1. 自动化控制逻辑
开环控制:按预设参数(如时间、流量)固定投加,无需反馈调节(适用于药剂需求稳定的场景)。
闭环控制:
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(如废水处理中的 TP 浓度、pH 值)→ 传输至 PLC 或控制器 → 与设定值对比 → 自动调节计量泵频率或冲程,动态调整投加量(如除磷场景中,TP 超标时自动加大除磷剂投加量)。
优势:精准适应水质波动,避免药剂浪费或投加不足。
2. 计量精度保障
通过冲程调节机构(手动或电动)改变计量泵活塞 / 隔膜的行程长度,配合变频器调节电机转速,实现 “双维度” 流量控制(如冲程长度控制投加量上限,转速控制实时流量)。
部分设备配备电磁流量计或质量流量计,实时监测投加流量并反馈至控制系统,形成 “计量 - 监测 - 修正” 闭环。
三、典型设备类型与原理差异
1. 一体化加药设备
特点:溶药、储药、投加集成于同一柜体,占地小,适用于中小型系统(如小区污水处理站)。
原理:加药装置生产厂家
人工或自动向溶药罐投加固体药剂,加水搅拌溶解;
药液自流至储药罐,经计量泵投加至目标点;
控制系统可设定溶药周期、投加频率等参数。
2. 分体式加药设备
特点:溶药罐与投加单元独立安装,适合大型系统或腐蚀性强的药剂(如电厂脱硫投加石灰乳)。
原理:
溶药罐单独配置搅拌系统,通过提升泵将药液输送至远端的投加单元(含计量泵、控制系统);
投加单元根据远程水质信号独立调节投加量,避免强腐蚀药剂对控制系统的损害。